校友工作

学校简介

科大精神照亮我的奋斗征程

发布人:时间:2021-03-31浏览:

2001年,高考成绩发布后,我第一志愿就选择了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这也注定了我今生与科大的缘分。在当时那个人人追捧工商管理和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年代,我带着高考化学几乎满分的成绩,毅然选择了化工工艺专业。

入学后,我暗自下决心要好好努力。大一,我担任了班长,学习排球并加入校队,参加过省级比赛,获得了奖学金;大二担任了学生会副主席、学生兼职辅导员……我一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这也为我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企十年 打下坚实基础

2005年大学毕业,我真正站在了选择人生的路口。一方面,回到家乡可以过上比较安逸的生活,家里也帮我联系了不错的岗位;另一方面,大学期间我交往了一个女友,她给我了很多帮助,帮我改正了很多缺点,她就像我身边的一颗闪亮的星星,让我不敢松懈,一直向着目标前进。

是回家乡从政,还是为爱情自己外出从事所学专业?我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我一直认为有了坚强的后盾与支持,便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2005年,那时我太太已经在淄博一所高职院校任教,我先是在济南找到了一家省属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工作,虽相隔不远,但仍有诸多不便。第二年,我便辞职来到淄博,开始在中国铝业工作。

刚进单位,比较艰苦,需从搬运工等岗位开始做起。上班第一天,我干起了装卸工,一天装车40吨,第二天一早,“迎”来的便是肿胀的十指和酸楚的全身。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句话在我心中扎了根。工作后,我总是冲在一线,想多学一点现场的实际经验,曾在刚工作时创下了连续倒班60天不休息的记录。

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发现,虽然我从事的是精细化工和无机材料的交叉行业,但工艺原理都是相通的,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我渐渐地爱上了这个行业,很快就入党提干,成为公司的主要培养对象。这期间,我参与了大量氧化铝产品的研究、中试和评价;2007年,我主导研发了特种氧化铝,主要用于Sol-Gel方法制备高档纳米陶瓷材料,该产品实现了替代进口产品的完全国产化;2009年,我主持了电池隔膜用氧化铝中试项目,为产品工业化提供了支撑;2012年,我与大唐集团一起开发替代进口的MTP催化剂。

2014年,我带领两名助手,在湖南完成一套我们自主设计的纳米材料装置。当时我们夜以继日,边投料边改造生产线,实现投料9天产品合格的奇迹,而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装置成功开车基本都需要至少3个月。

科大精神 激励奋斗不息

坚韧不拔,发奋图强——这是我们的科大精神。工作以后,科大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奋勇向前,吃苦耐劳。我曾经连续72小时在现场进行工业试验,曾经从12米爬梯失手掉落到3米抓住栏杆,轻伤却不下火线;曾经在零下十几度温度下顺着结冰的斜钢梯滑下;曾经被380V的动力电击倒导致手脚麻木,但是我从未气馁。

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反而激发了我的勇气和斗志,让我更深入地理解科大精神,并将它转化为一种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我想科大精神不只是存在于科大学子,更应该成为我们青年一代的时代精神。

2016年,适逢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产业改制,这时我已经在国企工作十年,虽已提任副厂长,但经过慎重考虑,我选择了自主创业,离开了中国铝业。起初,自己成立了一个小的经贸公司,做贸易和咨询,但是慢慢发现,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拥有自己的实体工厂,还要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销售团队,生产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保证企业的技术深度,不单单依靠一个产品或一套工艺。2017年,我回到青岛,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研、产、销经验,成立了现在的公司,集产学研于一体,以纳米陶瓷材料、铝基功能材料和环保催化材料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建立合理的股权架构,有效的绩效激励,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团队是关键。2018年,我开始释放股权,引进资本,招贤纳士,短短几个月内,将公司资产总额提升至几千万元。先后购置土地80亩,收购河南原材料工厂,打造行业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一方面扩大纳米陶瓷材料的产能,一方面加大销售力度并引导下游行业正确使用。目前,我们公司已发展成为继3M和圣戈班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生产商。

此外,我还积极推进产品研发,申请多项专利,获得多项荣誉,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并在国际论坛和研讨会上对产品的应用和行业的发展做出专业技术报告。

目前公司在积极寻找前沿的技术项目,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也与母校签订了多年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我作为校友会一份子,积极协调学校老师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介绍学校优秀的毕业生到本地企业工作。

有四位师者为我的不断前行指引方向。大学期间,负责学生工作的邹积强书记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教会了我不少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我的辅导员李敏老师,经常和我敞开心扉交流,及时帮我指出缺点并督促我加以改正。2006年,刚刚入厂的时候,师傅周工“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的教诲让我终身难忘;2011年,我回到母校科大化工学院继续进修工程硕士,师从张新堂教授,在催化材料的研究应用方面获益匪浅。

大学的两位老师是我思想成长的领路人,周工和张教授教会我学习、科研和工作的基础和态度,也正是他们,让我自从2001年选择了这个行业,便一直坚守至今,20年始终不忘初心。未来,我将继续弘扬科大精神,做好产业升级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努力提升国家新材料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助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备注:薛冰,山东科技大学化工工艺专业2005届毕业生,现为青岛瑞克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讲述:薛冰 整理:张瑜



Copyright ©2012-2020 山东科技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 邮编266590 鲁ICP备09051012号